2020北大法硕(非法学)复试第一名经验分享|世界看点
作者:张**
(资料图片)
(简介:初试397分,复试分数为90,综合排名为第6名,分享北大复试从笔试到网络面试转变的攻略。)
从初试出分到复试放榜,2020年的复试战线持续了将近三个月,虽然网络面试的考察形式与以往径庭,但一方面备考初期我是按照往年题型去准备的,另一方面笔试论文与面试题目均看重对法律思维的考察,两者有融会贯通之处,因此希望我的备考经验会对大家有所助益。
我初试分数为397,复试分数为90,综合排名为第6名。下面我首先谈谈个人认为北大法硕(非法学)复试究竟注重考察什么;再详细介绍我从哪些方面为复试做了准备;最后针对阅读、报班、心态等个人遇到的琐碎问题进行一些tips整理。
一、复试考察什么
我的题目属于比较抽象的看法类问题(学院不允许透露题目,这里只能大概的提一下),我第一轮从正反两方面分六点进行了作答,第二轮从部门法角度补充。其实感觉自己答得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有点偏题。我认为或许首先厘清题干中的关键概念会更加切题。但从最后的分数中可以看出,我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老师的认可,那么或许重要的并非交出一份绝对完美的答卷,而是正如复试细则中所昭示的展现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或者更准确的说,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即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这一点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应当是我们应当向老师呈现出的核心品质。
形式上来说,逻辑思维在笔试中首先体现为各级标题的清晰明确,有内在顺序。此外还需要语言的准确精炼,最好不要长篇大论,积累一些论证技巧能够让自己的表达更具有说服力;在面试中,最好采取总分总结构,整体“看门见山+综上所述”,每个小点也要注重“首先、第一点、一方面“等引导词以使得自己的思路得以清晰表述出来。
实质上来说,一方面需要通过阅读来积累观点与角度,另一方面需要多多质疑,多多思考,并内化输出观点。接下来我将在第二部分阐释我这段时间是如何进行阅读与练习的。
二、我是如何准备复试的
个人认为,认识到复试的重要性且保证学习时长与效率是第一步。在初试成绩公布(2月22日)前,我报了复试先修班,了解往年考察方式,并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买了公务员数量关系习题、法律英语、大法官的智慧等参考书,同时进行了简单翻阅。正式备考的时间是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至复试前(2月22日~5月10日),每天净学习时间为12小时。学习过程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这两部分在时间与内容上并非泾渭分明的,而是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学习系统。
1.在阅读中思考
经推荐,我重点阅读了《大法官的智慧》、《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刑法格言的展开》、《洞穴奇案》中的部分内容。具体阅读篇目与方法是跟着京成法硕《复试一本通》走的。与此同时,我每天在北大法律信息网上阅读今日推荐栏目的文章。还会在做真题以及练习题后,去知网上查找相关论文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改进。最后,在学长学姐的推荐下关注了澎湃新闻、罗翔说刑法、光明日报等公众号保持对热点事件的熟悉。其中帮助最大的是苏力老师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以及知网上查找的学术论文,还有内容丰富的《复试一本通》。
阅读时,我记录了电子版读书笔记,初期按照“术语法谚”、“经典案例”、“好词好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真题积累”等大的框架分类,后期按照“新政评价”、“权利配置”、“人工智能”、“法与情”等小的内容进行分类。记笔记的同时一方面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另一方面要积累好的切入角度、经典理论与语料,以备后续在自己的文章中灵活使用。例如权利相互性、前瞻性理论、公共地悲剧、鸵鸟政策、鲶鱼效应、沉默的螺旋、意见气候等经济学社会学术语都可能会让老师眼前一亮。
为了让阅读更有效率,我一般会同时打字记录行文结构,标记哪里是体现思辨的让步段,哪里对应了上文提出的问题,还会在复习时思考能不能将这个角度,这句话,这个理论移植到其他的题目或者热点事件上。这样也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另外,寻找相反观点的文章对比阅读也是提升阅读效率,加强思辨能力的一种方式。举例来说,在阅读苏力教授论文《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之后,我又找到了另一篇驳辩论文,其中针对苏力教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反驳。另外,《大法官的智慧》中也有一些判决书后面附了反对意见。阅读持相反观点的论文能够帮助我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2.在练习中强化
初试出分后的第一个礼拜,我报的培训班便安排了论文的练习,并在后续一两个月中进行了多次写作训练。另外《复试一本通》与《案例论文集》中列出了历年复试与推免真题与解析思路以供大家写作练习。在网络面试板上钉钉后,我与三位培训班同学自四月起每晚练习三道面试题目。
个人认为练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首先是限时思考与作答。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第一步都需要思考出答题框架,而且在考场上这部分思考时间十分有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构建完整的思路,想到新颖的角度需要熟能生巧的练习;其次是借鉴他人的结构与观点。一方面学长学姐的论文批改与讲解有助于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我主要会从知网上寻找相关论文,还会从知乎上了解不同的看法,并有选择地借鉴;最后是知识整合与内化。很多时候,在我们完成练习,听过讲解后,没有在自己有瑕疵的答案上进行改进,其实这样大概率会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题目时还会以原来的思路作答,也就是说新知识没有得到内化。因此,我认为将查找到、学习到的内容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新整合,有助于加深印象,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三、其他要点若干
1.法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复试与初试考察的侧重点不同,那是否还需要重拾考试分析,关注法条与法理?个人认为是需要的。首先北大复试题型多变,前些年考过标准民事刑事案例分析。其次针对社会现象类的题目,我认为也需要遵循基本法律知识(规则、原则)---法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样的顺序进行作答,毕竟是法律硕士的复试,太过抽象的答案可能会让老师感觉言之无物。
我在复习时翻阅了《刑事审判参考》、民法典新增内容(培训班讲义)、考试分析刑法,民法部分以及法理学最后两章。
2.英语听力的小建议
我在初试出分前看了两章《法律英语》,出分后听写了两周“法律英语900句”,后因题型变化便没有坚持。我曾在美国最高法院网上下载音频与文字进行练习,但个人感觉难度较大,比较费时,收益不高,因为往年听力大概有六七个简单词汇或其变形,一味眼高手低可能不是正确的选择。另外,在听写“法律英语900句”时,我没有整句写出,只写了重点单词,错误的词汇用anki软件记录,依记忆曲线进行复习。
3.培训班的帮助
个人认为,在准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需要培训班但又不能仅依靠培训班。我报了京成法硕的复试先修班、复试标准班、复试集训班这三个。具体来说,培训课程能够很快的让我了解复试考察形式,学姐学长也交给了我许多学习方法,京成法硕《北大法硕复试一本通》中书目简介与真题解答更是节约了许多备考时间。但正如学长学姐所说,大家的个人特色会被淹没,答案逐渐同质化,没有新东西吸引老师的注意。那为了“超越培训班”,我想提出以下三点建议:首先是调整阅读范围,比如读完《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后,可以放弃《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换成其他法学著作,积累不一样的观点;其次是先思考再听课。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学姐学长会给出他们的答案,为了避免先入为主思维固化,可以先自己作答再对照参考答案改进,且要注意改进不是照搬,自己想到的点可以查找资料,深入挖掘加以完善,而不要简单丢弃;最后是个人特色,独特角度的练习。个人认为套用法谚、法制史角度、国外比较法角度可能会受到老师的青睐。
4.寻求他人的监督
由于疫情影响,大多数人今年只能在家中复习,缺少了图书馆自习室的学习氛围,便更易受到手机与床的诱惑。我一开始是将手机关机,后来找了同学一起开视频复习,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直线提升。面试练习时也接受了父母和同学的建议。个人认为寻求他人的帮助与监督是必要的,论文写作时可多找同学进行修改,听取他人客观的意见,而不是羞于求助或自信感爆棚。
5.心态
备考过程中心态应当平稳,法硕的初试与复试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实际上,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便不必太担心虚无缥缈的偶然性。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尽善尽美,选拔性考试为我们留下了充分的弹性空间,即使运气没有站在你这边,付出过的努力也永远不会背叛你。
关键词: